“孟姜女哭倒长城处”,别让游客“哭倒”了 新京报快评
▲“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引发争议。孟姜图/网络截图
近日,女哭一块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倒长成都市某某自动化科技专卖店石碑,引起了舆论关注。城处
为此,别让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该石碑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非遗科科长张洋。游客据其介绍,哭倒快评该石碑确实位于山海关区, 新立于“天下第一关”景区内,京报目的孟姜成都市某某自动化科技专卖店在于推广孟姜女传说相关的文化。
孟姜女哭长城的女哭传说广为流传,不仅是倒长因其故事与老百姓有共鸣,更因揭露了秦朝的城处暴政,也为当时的别让统治者乐于见到。但孟姜女仍只是游客传说中的人物,故事也难以被证实。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史实的虚构人物,就不能树碑塑像。一些神话人物,民间也争相为其塑像,还因此“香火鼎盛”;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故事,也被当成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
孟姜女等传说中的人物,是早已植根于民族血脉的文化符号,也因而具有“持久价值”,树碑塑像并无不可。但地方在为其立碑时,也需更严谨,不能“言之凿凿”地混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把传说“硬说”成历史。
比如,既然是传说,当地是如何认定此处便是“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如无真凭实据,是不是就需要写上“相传”“传说”等字样进行解释说明?一言以蔽之,为“孟姜女哭倒长城”立石碑不能“以假乱真”,误导公众。
近年来,国内“文化游”持续升温,各地争相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有的还争抢名人故里,如诸葛亮故里、李白故里,甚至连西门庆、潘金莲、孙悟空的故乡都被争抢,孟姜女故里也有多处。
这无疑就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了。把虚构当真实,把传说当历史,夸大、扭曲甚至是亵渎了相关史实,实质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这样的文旅资源挖掘只会徒增笑柄,并不利于增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甚至是适得其反。
为促进旅游发展,地方主动挖掘历史文化、盘活文化遗产资源,当然是好事,但也要有“正确挖掘方式”,掌握好其中的分寸。
比如,要能分清传说与史实,不能将传说故事、虚构人物与真实历史相混淆、相冲突,对其来源要予以强调,避免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历史产生误读与曲解。
这就要求,地方对待历史文化资源,要有更为专业、严谨的正确态度。文旅资源开发,也要让传说的归传说、史实的归史实,避免盲目跟风。“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过度消费文化资源,只会把文化遗产保护庸俗化。
撰稿 / 戴先任(职员)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张彦君
(责任编辑:综合)
-
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印边境提问。 对此,林剑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中印边境的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目前双方已就有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 ...[详细]
-
记者从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获悉,受近期降雨影响,乌苏里江干支流水位上涨较快。8月26日5时,乌苏里江虎头站水位56.04米,达到《松辽流域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试行)》的标准,编号为“乌苏里江202 ...[详细]
-
每经记者 宋钦章每经编辑 张益铭 8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9 ...[详细]
-
[#罗永浩真还传一共还了8.24亿#]#罗永浩已还8.24亿元债# 8月26日,罗永浩发文称,到目前为止,其实“真还传”一共还了8.24亿,远远超出之前对外公布过的“欠债6个多亿”。主要的原因是还 ...[详细]
-
22届23届24届毕业生太难了!多位学生因“疫情班”,被HR拒之门外
为了解决应届生就业问题,官方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接收应届生,给学生一个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先就业再择业,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前两年,很多用人单位都为了享受补贴政策而尽可能多招应 ...[详细] -
有人说,在现代家庭里,主角有三个:家长、孩子、手机。手机的好处,自不必提。可以沟通,可以放松,甚至许多家长用手机来取悦孩子。孩子闹,就扔给他一部手机,瞬间世界安静了。但当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 ...[详细]
-
来源:环球人物 ·女黑客希瑟·摩根。 摩根夫妇盗取12万枚比特币, 引发币圈争端。 作者:王喆宁 2022年1月5日,美国警方闯入纽约曼哈顿一座价值1000万美元的高级公寓,搜查出50多部 ...[详细]
-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4年8月26日 谣 言上海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真相:近日,有网民声称“虹口足球场8月24日举办活动时发生持刀伤人案件”。经上海公安部门核查,当日活动现场未发生 ...[详细]
-
近期江西多个景区发布公告检查维修景区设施调整游玩项目等政策一文了解景区最新通知!⬇⬇⬇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交通索道于11月1日至12月10日期间暂停运营三清山旅游景区三清山索道自10月28日起运营时间调 ...[详细]
-
很多在国内长大的80,90后,对校服的理解也许就是不分性别的宽大运动服。这样的校服虽然上身舒适,上体育课也不用换,不过还是缺少了那么一点“范儿”。来到英国以后,不少朋友一定会留意到这边孩子们有形的校服 ...[详细]